近日,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传新音"推普实践团师生一行圆满完成在湖北恩施马坡茶园的实践活动。自7月7日起,该团队依托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专业资源,围绕恩施马坡玉峰茶产业展开了一场融合乡土文化与青春创新的实践之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深耕茶园学艺,传承非遗技艺
在马坡茶园负责人胡明菊、王海玉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深入茶树丛中,系统学习采茶技艺。"咱们采摘的茶叶主要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这可不是随便摘的。"师傅们现场演示并讲解道。通过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师生的实地体验,队员们不仅掌握了茶叶分类知识,更深刻感受到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的文化魅力。
茶歌对唱传情,激活文化基因
"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采茶间隙,实践团与当地茶农开展《六口茶》民歌对唱活动。这种将推普工作与民俗文化结合的创新形式,正是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学唱方言民歌,师生们既提升了普通话应用能力,又成为恩施茶文化的传播使者。
直播话术创新,助力茶企突围
针对茶厂面临的直播带货挑战,实践团结合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传媒专业优势,精心设计"马坡茶直播话术"。在"推普+直播助农"活动中,团队成员用标准普通话讲述十柱茶、毛尖等产品的历史渊源,王海玉师傅同步展示摊青、杀青等传统制茶工艺。这场兼具文化深度与专业度的直播吸引2.3万人次观看,点赞量突破2.3万,为茶企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
校地合作深化,共谋产业升级
实践期间,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师生与胡明菊开展深度访谈。这位非遗传承人表示:"希望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用普通话直播这把'金钥匙',把茶文化故事讲得更远。"据透露,茶园正与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探讨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开发新式茶饮及恩施玉露精酿啤酒等创新产品。
以语为桥,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实践让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师生深刻体会到:推广普通话不是取代方言,而是搭建文化传播的桥梁。正如队长洪欣悦所言:"我们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乡土文化与现代市场连接赋能,助力马坡茶香飘向全国。"
通过本次活动,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传新音"实践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探索出"推普助农+非遗传承+产业升级"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北大学方案。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