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深入贯彻文化服务使命,联动新闻传播学院“传新音”推普实践团,于2025年暑期赴恩施州建始县开展推普实践活动。依托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领域的培训资源,团队将普通话推广与土家文化、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探索“语言赋能+文旅创新”的乡村振兴路径。
一、 红色微课进景区:清江畔激活“红绿相融”新IP
得知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支持的实践团聚焦文化赋能,建始县慈善总会副会长冉旭力荐清江画谷景区作为红色文化传播基地。在学院“文旅融合”培训项目经验指导下3,播音专业学生郑祎鸣、史小凡在游艇上开展微宣讲:
再现历史壮举:生动讲述1935年红军搭人桥强渡清江的党史故事;
传承四代义渡:挖掘当地百姓义务摆渡的感人精神谱系;
红歌引发现场共鸣:团队领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游客自发跟唱,党徽与团徽辉映成景。
此次活动将“绿水青山”与“红色基因”结合,为建始打造“红绿相融”文旅IP提供新范式,相关案例已纳入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培训课程库。
二、 非遗篝火晚会:普通话架起民族同心桥
为深化非遗保护与语言推广协同效应,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协调团队进驻花硒谷景区,参与土家篝火晚会:
摆手舞教学互动:土家族姑娘现场传授“屈膝要深、摆手要圆”的舞步精髓,推普员与游客共跳同心圆舞;
方言与普通话共生:团队以普通话讲解舞蹈文化内涵,助力非遗传播破圈;
情感联结促团结:百余名游客手牵手踏歌起舞,展现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场景。
三、 学院智库支撑:调研成果落地县村两级决策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挥社会调研专长,指导团队完成两项核心成果:
《推普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基于乐家坝村、花硒谷等地上千份问卷数据,分析方言使用与旅游服务需求关联性;
提出“普通话导游培训+非遗故事标准化讲述”方案,获建始县教育局采纳。
《乐家坝村“企业+农户”振兴路径报告》
论证文旅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非遗展演、农特产销售的可行性;
成为村委会产业规划依据,凸显学院“产教融合”服务理念。
四、 持续赋能乡村:继续教育书写青春使命
作为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品牌实践项目,“传新音”推普团已连续两年深入恩施州:
模式创新:将语言推广从课堂延伸至景区、村寨、节庆场景;
长效合作:学院与建始县共建“红色文旅人才培训基地”,未来将开展导游普通话集训、非遗传承人研修班;
社会反响:活动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案例库收录,彰显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文化扶贫中的标杆价值。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始终践行“服务区域发展”使命,通过整合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文化禀赋,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这场“绿水青山”间的推普新征程!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