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部署要求,湖北科技学院“满天星计划”志愿服务团队于7月7日至18日在咸安区高桥镇高桥村农家书屋成功举办第二届“农家书屋·悦读乡村夏令营”。本次活动在湖北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关注与支持下, 将阅读推广、思政教育、文化传承与乡土实践深度融合,为乡村儿童打造了一场充满诗意的精神盛宴,也为湖北科技学院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书屋为基:阅读课堂激活文化基因
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本次夏令营以高桥村农家书屋为基地,设计“书屋阅读课”“文化研学”“启智游戏”“漂流书包”四大课程内容,用“小书屋”撬动“大思政”。
阅读习惯“养”起来: 针对乡村儿童阅读资源有限、兴趣不足的问题,志愿者们在咸安区图书馆支持下,提前精选300册精品绘本充实农家书屋资源,并精心设计“五育融合”的阅读课。通过诵读改写、情景戏剧、科学实验、手工创作等多元形式,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同时,团队携带的真人版“悦读飞行棋”巧妙融合运动游戏与自主学习,让阅读从“任务”变成了“期待”。小朋友陈安妮感慨:“现在的书就像会‘动’一样,太有趣了!”
诗词文化“活”起来: 在“诗行万里”主题阅读课堂中,志愿者们巧妙融合咸宁桂花、三国文化等地方特色,结合AI智能解析和现代诗歌创作手法,将晦涩的古诗文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文化故事。“原来背古诗像解密码,现在听老师讲就像看动画片!”刘晋鹏小朋友兴奋地说道。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使孩子们在沉浸式互动中领悟传统文化魅力。
田野为课:行走课堂厚植乡土情怀
夏令营结合地方文化,特别安排了一期“走读·再发现乡村”文化研学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田野。
乡贤讲述:解码古桥里的文化密码: 在百年古桥畔,乡贤游新德老人以“本土活字典”的身份,为孩子们揭开高桥的历史面纱,从建筑智慧讲到民俗传统。作为咸宁山歌传承人,他还用原创山歌传递乡土情韵。
童心创作:诗意表达浸润乡土认同: 孩子们以“拼贴诗”形式创作童谣,将观察与感悟化为灵动的诗句。这些诗句汇编成《高桥是时光的桥》,展现了儿童对家乡的独特感知。学生陈安妮的“太阳吃了我的半块雪糕”成为夏令营“金句”。
问需于民:调研走访精准对接阅读需求
在夏令营之余,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高桥镇周边村落,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倾听基层群众阅读需求。带队教师茹丽君表示:“这些一手资料为我们下一步优化图书配置、开展精准阅读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此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余份。
本次夏令营是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联合咸宁市咸安区委宣传部、咸宁市图书馆、咸安区图书馆共同举行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形成了“政府搭台、公共文化机构助力、高校赋能”的运作模式。湖北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持续关注并支持此类将教育资源延伸至乡村、促进全民阅读与终身学习的实践活动。未来,学校“满天星计划”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化“三下乡”实践内涵,在湖北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的协同助力下, 让乡村百姓与儿童爱上阅读,读懂家乡,爱上传统,以农家书屋为支点,让阅读的种子在田野生根,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来自湖北科技学院的持续新活力。
湖北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