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湖北发展智库恳谈会2025年第二场聚焦“高标准制度型开放” 专家学者献策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湖北发展智库恳谈会2025年第二场聚焦“高标准制度型开放” 专家学者献策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6-17 14:37:40         点击:0

湖北发展智库恳谈会2025年第二场在湖北工业大学成功举行。本次恳谈会以 “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 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及湖北省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共同为湖北加速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智库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上,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致辞,期待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形成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直指问题、解决难题,为湖北发展持续赋能。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强调了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时刻,聚焦此主题对凝聚共识、探讨湖北开放发展路径的重要意义。

刘世锦(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强调制度型开放是系统性工程,需以企业和民众获得感为标尺。建议锚定改革坐标、夯实开放根基;聚焦痛点、强化制度供给;逆势主动作为、引领规则融合。

宋洪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 提出要突出抓好标志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并从健全要素保障配置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优化农业农村发展营商环境三方面阐述。

彭育园(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指出需破除湖北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的经济循环四大堵点。建议落实制度型开放底盘;构建省内“小循环”与中部“中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提升全要素供给效率;精准优化营商环境;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韧性。

赵耀辉(武汉大学教授): 提出以数据开放支撑湖北智库研究,通过开放数据将湖北打造成科研高地吸引顶尖学者。

陈池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建议对标国际构建农业制度型开放中国方案,实施“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拓展非洲、东盟、中亚合作空间,强化政策协同、人才培育、风险防控支撑。

郝华勇(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 提出湖北制度型开放需以制度创新为引擎、立体通道为支撑、平台赋能为载体,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认为“九州通融”对湖北农业高标准开放提出更高要求。建议破除农业对外开放制度约束,如升级部门协同、推广“破壁”经验、优化出口“绿色通道”、提升种业企业国际维权能力。
本次高规格的湖北发展智库恳谈会汇聚了顶尖智慧,产出了关于制度型开放、区域协同、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农业开放、数据支撑等多领域的前沿洞见和宝贵建议。这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不仅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湖北省各领域、各层级的干部人才队伍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履职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湖北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干部人才培育和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将紧密关注并深入研究此类高端智库活动产生的思想成果和政策建议。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计划系统梳理和整合本次恳谈会及类似活动的核心观点与政策导向,将其转化为面向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高质量专题培训课程和继续教育项目。通过精准对接湖北发展需求,学院致力于为提升湖北干部队伍推进制度型开放、服务“九州通融”新格局的能力素养提供智力支持和培训服务,助力将智库的“金点子”转化为发展的“金钥匙”,赋能湖北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