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世界脑健康日”之际,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精心组织的雁临科创“生‘声’不息”实践队,走进马湖听障儿童中心,成功举办了主题为“认知大脑、守护健康”的公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中心听障儿童带来一堂融合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的特殊科普课堂,充分展现了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师生服务社会、关爱特殊群体的责任担当。
针对听障儿童的学习特点,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实践队员们创新性地设计了“四维一体”教学方案,巧妙结合视觉提示、触觉体验、肢体互动和味觉感知,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深度参与其中。“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位24小时无休的超级指挥官!”主讲队员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PPT,将复杂的脑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比喻:大脑皮层是“思维地图”,神经元是“信息快递员”,脑脊液则是“营养运输队”。短短15分钟的讲解,孩子们全程全神贯注,并积极用手语交流着自己的理解。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当志愿者提问“哪个脑区负责记忆”时,孩子们纷纷举起代表“海马体”的小卡片抢答。答对的孩子不仅获得了精美贴纸奖励,更有机会戴上特别的“脑电波头环”,直观感受自身大脑活动的奇妙之处。
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队员们还将自创的“大脑保健操”带到了现场。这套操法针对不同脑区功能精心设计了12个动作:“数字手指操”锻炼前额叶,“镜像模仿”激活顶叶,“节奏拍打”刺激颞叶。起初略显拘谨的孩子们,在队员们的耐心引导和鼓励下,逐渐放开手脚,活动室内很快充满了欢快的律动。
在“画出我的大脑”创意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神经科学家,用五彩画笔描绘心中的脑世界。8岁的听障儿童小林创作了一幅“彩虹大脑”,他用手语表达:“我希望所有小朋友的大脑都像彩虹一样美丽健康。”实践队还特别设计了“大脑积木”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拼装不同功能模块,直观理解大脑各区域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最受欢迎的“零食DIY”环节,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队员们不仅准备了富含脑营养素(如Omega-3、维生素)的健康食材,更将科学知识巧妙融入制作过程:串水果时讲解不同水果对大脑的益处;熬制糖浆时演示物质状态变化。中心负责人高度评价道:“这个环节设计非常巧妙!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橙子富含维生素C、核桃含有Omega-3等健康知识。听障儿童由于感官受限,大脑发育面临独特挑战。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这种针对特殊群体的科普创新活动,有效弥补了我们中心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对促进孩子们的脑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每个孩子,无论面临何种挑战,都应享有探索科学奥秘的机会。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计划与更多特殊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将这份关爱与科学精神传递下去。
背景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的儿童达3400万。我国0至14岁听力障碍儿童总数超过200万,每年新增7岁以下听障儿童约6万人。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此次实践,正是关注这一群体脑健康发展的重要行动。
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