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新闻网讯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综合绩效评估结果。长江大学湖北省湿地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凭借卓越的建设成效和创新能力,在参评的57家基地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等级(全省仅8家获此殊荣)。
湖北省湿地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紧密围绕现代化作物绿色生产理论及技术,构建了以作物学为核心、多学科协同支撑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基地重点聚焦三大技术方向:作物抗逆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创制、作物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作物绿色高效生产,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该基地实力雄厚,汇聚了教授、副教授76人,拥有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9个。基地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人才引进,聘请了澳大利亚技术与工程院院士李承道等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学科带头人。通过深化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等国际伙伴的稳定合作,基地联合建立了“湖北省作物逆境抗性机理引智创新示范基地”、“澳中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际科研平台,并成功引进多名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外国专家。
近五年来,长江大学该基地科研产出丰硕,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60余项,荣获省级科技奖20余项。尤为突出的是,基地研究人员与国外专家紧密合作,联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3篇。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湖北省相关学科领域汇聚国际高水平人才、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创新、产出重要成果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长江大学湖北省湿地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取得的“优秀”成绩,是学校科研实力和国际合作水平的重要体现。这些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培养的创新人才,也为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和人才支撑。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终身学习的重要窗口,将持续关注并积极引入此类优质科研成果和行业前沿动态,将其转化为面向农业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高质量培训课程与项目。学院致力于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落地转化,为提升区域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长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