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下午,由荆州市人民政府与长江大学联合主办的"荆州市科技产业融合惠转行动暨长江大学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在东校区圆满举行。荆州市副市长卢艳丽、长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吕一兵出席并致辞,荆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蒋尹华主持会议,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与活动。
校地协同创新 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吕一兵副校长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长江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三大优势:一是依托石油天然气、现代农业等学科集群形成的全产业链技术储备;二是构建了"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创新生态;三是通过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搭建的终身学习平台,持续为企业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他强调,学校将深化"校地协同、校企联动"机制,联合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定制化技术培训,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赋能产业 继续教育支撑人才升级
卢艳丽副市长指出,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荆州实践,更是建设湖北高质量发展支点先行区的重要抓手。她特别提到,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通过"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打造兼具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15项合作落地 继续教育助力成果转化
活动现场,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湖北汇达科技等15家企业与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石油工程学院等专家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值得关注的是,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同步推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定制培养计划",将针对合作企业需求开展专项技术培训。随后,许锋教授团队展示的油用牡丹深加工技术、李美求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钻井系统等5项成果路演,均包含继续教育学院编制的《技术应用操作手册》核心内容。
三位一体机制 构建创新生态闭环
本次活动由荆州市科技局、长江大学科发院、长江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及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荆州分中心共同承办。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支点,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三位一体模式,已累计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超5000人次,形成"转化一个成果、培育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创新生态。
来自荆州市发改委、经信局等部门,三环电器、能特科技等企业,以及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的100余名代表参与活动,共同见证校地协同创新的新篇章。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